“三月里来三月三,下梁有个九天山。远近朋友来游玩......凤凰街道渔鼓响。燕子喜鹊叫喳喳......” 春盛妍开,重山雾锁,却有一阵歌谣穿过还未消散的朝雾,若隐若现,萦绕在一排排木耳大棚的上空。
正是一年采耳时!
(相关资料图)
“这是今年的头茬儿耳子,长得好!”柞水县金米村耳农肖青松麻溜地给一串串菌包下铺上干净的彩条布,双手来回剥落掉密密麻麻的黑木耳。他有2万多个菌包,三月开始到五月,正是木耳收获的第一季,只这一季下来少说得近3万元收入。“大棚里的温度、湿度,都是智能调控的,我不用投入太多精力。空闲时间就做下村里的公益岗位,一个月也有3000多,这又是一笔收入!”肖青松又算了一笔账。
曾经,他是到处务工的“恓惶人”,现在他是小有名气的“农网红”——“2020年以来,我们村成了大热门,好多人都来参观,和我拉话合影,耳子也不用我来卖,只管交给合作社收钱。现在在家门口把钱挣了,把世界也看了!”
借青山一脉自然气,还百姓万斗致富金,这只是商洛实践“两山理论”的一个截面。
千山叠翠,碧水浣歌,沿丹江而下,商洛十里新气象。
柞水县金米村木耳种植基地。人民网 王丽摄
跟着政策走,光棍村变成金钱湾
喜雨未歇,新景已至。蒙蒙细雨之中,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又迎来了一队旅游大巴,五一的余温被绵延的青山留在了这片田园间。民宿“松山云舍”的9间房,早已住满了游客。但见舍外翠竹叙风,白石唱雨。室内,红炉吐火,泉茗声沸。
“这是阳坡院子的二号院,仅一天的住宿收入就有近万元。这家民宿一共有6个院子,51间客房,节假日是需要抢订的!在去年有疫情影响的情况下,营业额也有600多万元,利润大概是在60%。分到村集体的,有6万多元,给村民分红1000元。今年,我们这个民宿集群的营业收入预计能达到100万左右!”营盘镇副书记王希林如数家珍。
随着王希林的带领,老炕、原乡民宅、四合院子、阁楼等各具特色的民宿一一亮相,不同的风格特征下,是同样火爆的人气。
2022年朱家湾村接待游客156万人,旅游综合收入2.2亿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650元。2023年村集体经济预估收入102万元。
曲径通幽,台痕细雨处,王希林说起这样一首民谣:佬林头,朱家湾,除了石头就是山,嫁人不嫁朱家湾,光棍排成山!
“以前提起朱家湾,都嫌穷,村里光棍排成山。这经济账,咋算都是负的。现在,这里可是金钱湾!我粗算了六本账,本本都是翻番!”王希林掰着手指头,和记者细算起来。
以阳坡院子2号院的流转情况为例,村民邓大家一年有2万元左右房租收入;同时在此做保洁员,另有2万8的工资收入;同时,可以在此自销农特产品,利润收入可达万元;去年还有近一千块钱的集体分红。“加上村集体收入,企业350万的净收入!,可不是6本账么!”
据王西林介绍,朱家湾现有508户、1783口人,以前提起来人人愁的“老林、石头、山”,变成勾勒乡村旅游的基本元素,吸引了各地游客。农民不仅有了房租收入、土地分红,还有岗位工资,“一年整个朱家湾村累计提供的就业岗位大概就在1500个。环卫、管理、保洁、厨师等,工资在2500-6000元左右!”
而已经实现逆袭的村庄,不止一个朱家湾。在一个营盘镇,今年五一就接待了大约10万人。“按人均1000块钱算,镇上一个小长假就有近亿元!”王希林激动地在记者面前用手指比了个十字,“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、终南山寨景区,周边村民也有一年挣五六万的,十几万的、四五十万的都有。”王希林自豪的说。
近年来,商洛坚持把发展民宿作为打造康养之都的突破口,结合秦岭山水乡村建设,坚持把发展民宿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行地,将乡村闲置土地、林地、宅基地、农房等资源装入乡村新经济组织,再通过长期租赁、入股合作、委托运营等办法,与有实力、有能力的投资运营企业合作,大力发展民宿、共享小院、乡村度假酒店等业态,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。柞水县已经建成西坡秦岭、尚隐、阳坡院子、南山庭院等民宿集群,形成185间客房的接待能力,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100万元,吸纳群众就近就业200人,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2000元。
“跟着政策走,可是地上捡钱嘞!”当地村民看见记者,主动笑谈。
城里有商品房,村里有安置新房,闲置老房收租金,出了门就上个班儿,年底有分红。山水密码,解译了一本农民致富经。
责任编辑:Rex_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