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。”随着信息化的发展,人们的用眼时间比过去翻了几十倍,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电脑、手机等电子产品进行各种活动。眼虽然占据人体的比重小,但是它的功能对人类的生活至关重要。眼是视觉的感官器官,为给人体传输外界光的信息,这使得眼更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。同时,眼也是人体的一部分,很多疾病可以从眼部表现出来。眼部的大部分疾病都会给视力带来一定的影响,视力丧失不仅使患者遭受痛苦,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,因此保护好眼睛重中之重。
先来了解一下最常见的眼部疾病有哪些吧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视疲劳。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,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视力疲劳综合症。其临床表现多样,多在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或用眼后不久,出现一过性视功能减退或一系列眼部不适。轻者表现为眼胀、干涩、畏光、灼热、发红、眼眶周围隐痛,或鼻根、前额胀痛、视物逐渐变得模糊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:用眼过度,用眼不当等。
近视。近视是一种最常见的屈光不正。是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,平行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,聚集在视网膜之前,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。近视已经成为当今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眼病,在近视的患病人群中,青少年更是高发人群,并且呈现出“总体人数越来越大,发病年龄越来越小”的趋势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:遗传,视疲劳,用眼不当等。
白内障。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混浊,统称为白内障。其最主要的症状是视物模糊,怕光、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,甚至复视(双影)及看物体变形等。白内障可分为先天性、外伤性、并发性、老年性等多种类型。最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可能与年龄老化、紫外线长期过度照射、遗传因素、营养不良等有关。
眼底疾病。眼底疾病具有不可逆的特点,因此是眼科疾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。眼底指眼球全部可见的内表面,主要包括视网膜、黄斑区、视乳头、视网膜动脉、视网膜静脉等。常见的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(AMD)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(DRP)等。
青光眼。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。根据前房角形态、病因机制以及发病年龄三个主要因素,可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、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。青光眼的发生与眼压升高的水平和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有关,此外,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近视眼也是青光眼常见的危险因素。
得了眼病不用怕,“药”来帮你忙
滴眼液是眼科常用的外用药物,种类也是比较多的,有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;有的可以缓解疲劳;有的可以治疗白内障等等,在具体选用时,应根据实际情况,对症使用。
我们目前所用的滴眼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:
抗生素类滴眼液:细菌感染时使用,常见的有妥布霉素、左氧氟沙星、诺氟沙星滴眼液等。
非类固醇性抗炎症滴眼液:常见的有普拉洛芬滴眼液等。
激素类滴眼液:常见的有地塞米松、可的松、泼尼松龙、氟米龙等。
抗病毒类滴眼液:常见的有阿昔洛韦、利巴韦林滴眼液等。
缓解疲劳的滴眼液:常见的有珍珠明目液、麝珠明目滴眼液等。
治疗白内障的滴眼液:常见的有吡诺克辛滴眼液等。
治疗角结膜上皮损伤滴眼液:常见的有玻璃酸钠滴眼液等。
治疗眼部过敏的滴眼液:常见的有奥洛他定滴眼液等。
人工泪液:人工替代眼泪滋润眼睛的滴眼液,具有润滑作用,分为水液型人工泪液、脂质型人工泪液和黏蛋白型人工泪液。
其他特殊用途的滴眼液:如散瞳的滴眼液、降眼压的滴眼液、假性近视的滴眼液等。
这么多种类的滴眼液,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?
若抗菌药物类联合抗病毒类滴眼液一起使用,至少间隔10分钟,以防药物叠加发生不良反应。
非感染性眼病,则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,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,不仅破坏眼部细菌生态平衡,甚至能造成细菌耐药。
长期使用激素类滴眼液可能会引起激素性青光眼、激素性白内障等眼病,因而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定期检查眼底,切不可盲目使用。
正确使用滴眼液,您需要知道这些:
每次使用滴眼液前,要注意检查药品的药名、有效期及颜色变化等。如果制剂本身就是浑浊型的,在使用前要将它轻轻摇匀,保证药液的浓度一致。
使用滴眼液滴前先洗手,以免未洗过的手触碰到眼睛,而使眼睛受到感染。
取下滴眼液瓶盖时,不要碰到瓶口,将盖口向上,放在干净的桌面上,以保持瓶口不被污染。
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,头后仰,眼睛睁开向上看,用手轻轻扒开自己的下眼皮,露出红色的结膜部分,右手持滴眼液,将滴眼液滴在拉开的结膜囊内,千万不要滴在眼珠上。
滴完后轻闭眼睛2-3分钟,请勿用力闭眼,否则会将滴眼液挤出而失去治疗效果。
用手指轻轻压迫内眼角,压迫两三分钟。这样可以防止药液通过鼻腔流入口咽部,减少药物对全身的副作用。
儿童护眼,首选不用“药”
儿童的眼睛较成年人更加娇嫩,成长期的变化也更为复杂。儿童保护眼睛的方法以预防为主:均衡饮食、良好的用眼习惯、户外活动、充足的睡眠、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、做眼保健操、定期眼科检查等等。
香山药师提醒您:滴眼液也是药,切不可盲目随意使用!如使用后有眼部不适,请立即停用并及时就医。
责任编辑:Rex_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