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综合 > 快讯 >

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谈数字农业:培育新农人、新农商 赋能乡村振兴


(资料图)

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(记者杨秀峰)“‘十四五’期间,数字化生活消费方式变革将重塑农村市场,农村电商生态要素将加速整合,农村电商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的巨大潜能将会加速释放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应予以积极鼓励加强引导,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,用数字农业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(受访者供图)

“我是搞农业的,我感受更深的数字经济融入到农业以后,让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”赵皖平代表说:“数字农业在改善农产品质量,特别是一些特色优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,将发挥重要的作用。”

据统计,2022年,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.8亿元,同比增长9.2%,较2021年提升6.4个百分点。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、助力乡村振兴、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数字农业发展,赵皖平代表建议,要扩大数字农业应用范围,探索农产区数字化方案。比如,发挥平台经济的规模优势、技术优势,以农业产业带为单位,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;着力推进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各环节融合应用等。

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“完善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”。赵皖平代表建议,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,解决农产品物流堵点。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、公路和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,构建数字乡村体系,通过规模效应和模式创新,持续降低物流成本,解决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关键堵点。

“农业的数字化改造需要培育更多的既懂农业、也懂电商的新农人和新农商。要培养数字农业人才,建立‘新农人、新农商’培育体系。”赵皖平代表认为,应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,重点遴选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、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、乡村能工巧匠、返乡入乡“双创”人员、大学生村官等作为培训对象,提升各类人才的脱贫致富带动能力,为农村培养留得住、用得上、干得好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。

“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国数字经济的渗透率已达到36%,但农业的数字化程度为8.2%。”赵皖平代表说:“在全球农业数字化的趋势之下,还要优化数字农业技术创新,推动装备与成果示范。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‘互联网+’现代农业行动,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,加强农业遥感、物联网应用,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。在国家层面着力提升核心技术,特别是在农业精准感知、数据采集和专业遥感卫星研发等方面重点突破。”

责任编辑:Rex_06

关键词:
推荐阅读

华美姬化妆品图片_华美姬

· 2023-03-06 16:08:41

photoshop10.0_photoshop10

· 2023-03-06 16:09:03